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夏季的第二个节气,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60°时为小满。 小满后,天气渐渐由暖变热,并且降水也会逐渐增多。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未成熟,故称小满。
这个时节阳光正好,雨水丰盈,丰收在望,一切都刚刚好!而且也寓意着人生最好的状态,既有一点小小的成就,又不贪心去追求更多,留时间去享受生活。
炎夏登场,小满已至
阳光灿烂,雨水频繁
素有“小满大满江河满”之说
下面,跟狮子君一起来了解与小满有关的事与色
小满节气,正值初夏,蚕茧结成,正待采摘缫丝,栽桑养蚕是江南农村的传统副业。
古时小满之时,正式新丝将上市,丝市转旺在即,蚕农丝商无不满怀期望,等待着收获的快快到来。
相传小满为蚕神诞辰,在祈蚕节当天,更有不少庆祝的习俗;
据记载,道光年间,江南盛泽丝业公所兴建先蚕祠,祠内筑戏楼、设厢楼,在小满前后三天筵请各班登台唱大戏。
表达了人们对于小满充满期待的感激之情,我们也能在这个节日中感受浓郁的丝绸民俗风情。
当然,在小满时节,除了祈蚕节,还有祭车神、食苦菜、抢水等习俗,通过一系列民间活动来感受生活乐趣;
但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来说,不能亲身参与其中,就代表错过了吗?当然不是啦~
接下来,我们将通过描绘夏日色彩,来感受一波生活的小满足!
一候苦菜秀
小满时麦子将熟,但仍青黄不接,过去在这个时候百姓们往往以野菜充饥。
二候靡草死
靡草是一种喜阴的植物。小满节气,各地开始步入夏天,靡草死也标志着小满节气时阳气日盛。
三候麦秋至
第三候原为小暑至,后《金史志》改麦秋至。虽然时间还是夏季,但对麦子来说,却到了成熟的“秋”。
夏日渐浓,温度升高,降水增加。我们的食养要点呢,也需要顺应四季的变化进行调整,把身体养好了,才是第一要义。以下的小满养生经,请大家查收!
作为入夏的第二个节气,如果说立夏是夏天到来的预警,那么小满则是夏季养生的开端。
江南有一句俗话,“小满大满江河满”。初夏,雨水充沛,闷热潮湿,湿邪容易与暑热一起勾搭,侵袭身体,于是痘痘、湿疹、懒洋洋、绵绵无力都来了,若是侵入脾胃,就容易腹泻、吃嘛嘛不香。
这个时候艾灸阿是穴和丰隆、水分等穴位,可以帮助人体更好地预防乃至去除湿疹。
进入“小满”后,气温不断升高,天气渐热,暑热邪盛,汗液的排泄也会加快,中医认为“气随汗脱”,而“气者阳也”,所以人体的阳气也会因此受损。
此外,炎热夏季,很多人会患空调病,人们白天夜里都开着空调,室内外温差可以达到十几度,加上大量食用冰品冷饮,肯定会伤阳气。
《黄帝内经·灵枢》中记载:“阳气不足,阴气有余,则寒中肠鸣腹痛……调于足三里。”夏季养护阳气,补中益气比较适合艾灸中脘、足三里等穴位。
小满是人生最好的状态,未满,方有上升的空间;小满,才有前行的动力。
因此,小满时节除了养好身,还需要养好心,节制己欲,扫除身心的杂念,自在悠然。
此时日照渐长,可早起晚睡。为了保证睡眠时间,保持精力充沛,中午可以小憩一会,中医讲究睡子午觉,适当的午间休息有利于身体的阴阳调节。
但时间在20分钟到半小时为宜,过长的午睡会适得其反,破坏身体节律。
这个时候气温明显升高,雨水增多,人体生理也达到最旺盛的状态。
此时,人最容易产生内热,再加上外界气温高,内外热交加,人体很容易出现便秘、口腔溃疡、咽痛等上火症状。所以,中医常说“初夏小满易上火”。
天气炎热,热中带暑,暑中夹湿气,要常吃具有清利湿热、生津的食物如赤小豆、薏苡仁、绿豆、冬瓜、丝瓜、黄瓜等。
需要注意的是,以上食物身体虚寒、体内湿寒重的人不适合吃。体寒的人平日可以通过喝艾茶来消暑祛湿,并且给身体补充阳气。
气温不断升高,人们往往喜爱食用冷饮,如果吃了过量的生冷食物,易伤害脾胃,可能会引起食欲不振、腹痛、腹泻等情况。
因此,建议日常饮食可以喝汤、羹、汁等汤水,清淡而又能促进食欲。同时,每餐进食量不宜过大,应以少量多餐为原则。
建议食用:冬瓜、白萝卜、番茄等化湿通淤、有助于改善肠胃功能的食物。
小满节气养生知识分享就到此结束啦~
敬请期待狮子君下次为您带来的节气养生妙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