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服务热线:
400-860-2788
4新闻动态
您的位置:首页  ->  新闻动态  -> 健康知识

今日处暑丨养生,防燥很重要!

文章出处:健康知识 责任编辑:广东君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:2021-08-23
  

图片

处暑是24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
在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
处,止也,暑气至此而止矣


图片
朝辞秋虎夜乘凉 处暑禾田始换装
一场秋雨 一场寒

处暑时节
盛夏渐行渐远
秋意愈来愈浓



“处暑”习俗


1出游迎秋

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。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,俗称“作七月半”或“中元节”。

图片

此外,处暑之后,秋意渐浓,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。民间向来就有“七月八月看巧云”之说,其间就有“出游迎秋”之意。


2放河灯

灯也叫“荷花灯”,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,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,任其漂泛。

图片


3开渔节

对于沿海渔民来说,处暑以后便是渔业收获的时节。每年处暑期间,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,欢送渔民开船出海。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,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,鱼虾贝类发育成熟。因此,从这一时间开始,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。

图片



“处暑”天气特点


气温下降


处暑节气,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。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。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,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,太阳辐射减弱;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,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,出拳出脚,小露锋芒。



秋高气爽


开始影响中国的冷高压,在它的控制下,形成的下沉的、干燥的冷空气,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--秋高气爽。


图片


但每当冷空气影响中国时,若空气干燥,往往带来刮风天气,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,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。每每风雨过后,特别是下雨过后,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。故有:“一场秋雨(风)一场寒”之说。



秋老虎


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,虽说大步南撤,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、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。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,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,往往在处暑尾声,再次感受高温天气,这就是名副其实的"秋老虎"。



常见疾病预防


处暑之后气温逐渐下降,但高温天气有时会再次来袭,这种冷热变化最易使人患病。常见疾病的预防提醒如下:


秋燥

立秋处暑之时,昼夜温差大,气候干燥,常会出现咽干唇燥、皮肤干燥瘙痒、干咳少痰等“秋燥”的症状。这时应多喝水,注重滋阴润肺,减轻秋燥对人体的伤害。
秋乏

处暑后多见“秋乏”,建议早睡早起:早睡可以调养阳气,避免秋天肃杀之气;早起有助于肺气的舒展。
过敏性疾病

秋季昼夜温差大、花粉等容易诱发哮喘、荨麻疹、过敏性结膜炎、鼻炎、咽炎等,建议早期预防,发现和避免过敏原,及时就医。避免皮肤裸露,少食辛辣、海鲜等发物。

感冒

天气变化时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。平时要多开窗透气,保持室内空气清新,在感冒流行时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。平时经常使用冷水洗脸洗鼻,也有助于预防感冒。

腹泻

当天气骤然变冷,体弱者应适当增衣,以凉而不寒为宜。另外,由于脐部是人体最易受凉的部位,着凉会影响脾胃功能,因此要注意脐部保暖。



饮食调养


1、应注意少辛增酸


中医认为酸味收敛肺气,辛味发散泻肺,由于秋天宜收不宜散,所以要尽量少吃葱、姜等辛味之品,适当多食酸味果蔬如山楂、葡萄等,而像西瓜这类大寒的瓜果,则要少吃。

另外,味辛的东西具有发散的作用,会导致人体出汗,加重秋燥,所以处暑后不宜吃辣椒、花椒、姜等辛热食物,更不宜吃烧烤食物。


图片


2、不宜过早贴秋膘


民间处暑后有贴秋膘的习俗,由于目前饮食结构的改变,人们摄入的脂肪、蛋白质含量并不低,通常没有“贴秋膘”的必要了。盲目“贴膘”还会导致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发作或反复、加重。


图片


3、适当滋阴润肺防秋燥


我国民间有“大暑小暑不是暑,立秋处暑正当暑”的说法,上海地区也会经常感受到“秋老虎”的余威。

秋季燥气当令,易伤津液,故饮食原则应以清热化湿、健脾润肺为主,如银耳、蜂蜜、梨、百合、芝麻、牛奶、鸭肉、莲藕、荸荠、甘蔗等食物。


图片


温馨提示:

君康能阳光屋现开启全国招商加盟啦~

图片

点击图片了解加盟详情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图片
图片


点个“赞”,点个“在看”再走呗!


图片

广东君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20   技术支持:东莞网站建设  GMAP BMAP  粤ICP备20028810号 百度统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