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位网友,戴入耳式耳机后,前后两次因为耳朵疼痛进医院。

还有消费者在社交媒体反应,在佩戴入耳式耳机后,耳朵出现流脓、结痂等症状。
“一月末预购到的用了两个月,三月底的时候开始耳朵流水,用棉签蘸酒精擦拭外耳道感觉有伤口,于是就去诊所开了点药......”

耳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之高,稍不注意就会引发健康问题,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?
入耳式耳机由于构造原因,用户佩戴时,耳道会变成一个接近完全封闭的状态。如果长时间使用且没有摘下过耳机,那么就会让耳道中的温度和湿润度上升,引发耳道内微生物疯狂繁殖,最后导致霉菌性耳道炎和真菌性耳道炎。

有研究表明,戴入耳式耳机一小时,微生物的繁殖量是不戴耳机的3~5倍。这种情况下,如果耳道内菌群平衡被破坏,耳道炎发生的风险就会明显升高。
比如下面这则报导,孩子耳朵里长出「真菌丝团」,就是因为长期佩戴入耳式耳机,导致耳内潮热不通风,并反复掏弄导致的。

所以连续使用入耳式耳机的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,全天建议使用时间不要超过3小时。
从未清理过的耳机的喇叭口,除了显而易见的污渍外,还暗藏很多霉菌、细菌。

入耳式耳机通常深入耳道,很可能会把微生物推向耳道更深处。在耳道内累积起来,感染的风险也会增加。
另外,耳机插入时也有一定几率会擦破耳道皮肤,如果耳道皮肤失去自己的保护,会更容易被感染。
就比如下图这位网友,因为从未清理过耳机塞,就导致了外耳道细菌性感染。

日常我们可以用酒精棉片对入耳式耳机进行定期清洁。如果是带耳机套的,套子也需要定期清洁或者及时更换。并且最好不要把耳机和别人分享,以免滋生更多细菌。
大多数入耳式耳机都是这些材质,如果对这类材质过敏的人接触了它们,碰触部位很可能会出现瘙痒、水肿、小红疙瘩等症状,严重的话,甚至会蜕皮起水泡……
如果使用耳机后出现上述情况,应该立即停止使用,并前往医院进行过敏源筛查。别试图忍忍就过了,可能会越来越严重。

为了你的耳朵健康,如果不可避免的要长时间使用耳机,佩戴入耳式一定要多注意上面3个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