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露,是“二十四节气”中的第15个节气,秋季第3个节气,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。斗指癸;太阳达黄经165度;于公历9月7-9日交节。“白露”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。
在我国古代,人们将白露时节用不同的物候现象划分为三候,今天狮子君就为大家介绍,白露节气的物候意义。
鸿大雁小,自北而来南也,不谓南乡,非其居耳。(秋来,北方天气渐寒,鸿雁成排,迁徙南方)
玄鸟解见春分,此时自南而往北也,燕乃北方之鸟,故曰归。(燕子亦南飞避寒,等待来年春天重回旧居)
三人以上为众,三兽以上为群,群者,众也。养羞者,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。(百鸟感知到萧瑟之气,纷纷储备食物准备过冬)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说:“八月节……阴气渐重,露凝而白也。”
天气渐转凉,清晨时分地面和叶子上开始出现露珠,故名白露。
“白露秋分夜,一夜冷一夜”,白露之后,气温迅速下降,早晚温差进一步增大,暖寒交替之际,最易生病,因此白露时节,一定要注意养生。
农谚讲:白露打核桃,吃核桃。白露时节,正是核桃的成熟季节,营养也最丰富。核桃是四大坚果之一,有“万岁子”“长寿果”“养生之宝”的美誉。中医上认为它可温肺定喘、润肠通便、提升身体阳气。白露时节天气变凉,最适合吃核桃来温补身体。
秋天主肺,要防秋燥,梨可以润燥、镇咳、降火。秋天吃梨,既可以生津润燥,也可以清热化痰。但是梨本身性凉,所以孩子和老人不宜多吃,可以加冰糖做成梨汤,不仅可以降低凉性,而且润燥效果更好。
福州一带有白露必吃龙眼的习俗。传说,白露这天,一颗龙眼的营养能顶一只鸡。龙眼本身营养丰富,既可以益气补脾,也可以养血安神。有助于治疗贫血、失眠、神经衰弱。白露时节,龙眼核小味甜,是难得的美味与食疗佳品。
中医讲:“白露身不露,寒露脚不露”,是说白露时节,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了。
白天温度依然近三十度,但是早晚温差会高于十度。风寒配合秋燥,不仅会对肺部造成伤害,严重的还会损伤筋骨,造成风湿、痛风。所以,切记穿短裤背心,或者裸露身体。早上起床,傍晚下班,要及时增加衣服。晚上睡觉的时候,及时添加被子,不能贪凉,谨防着凉。
白露时节,秋燥严重,最容易消耗人体的津液。人的口鼻、咽喉,容易干燥,大便干结,皮肤干裂。秋燥严重,最忌讳饮食上的放纵。辛辣燥热的食物一定要少吃。多喝水,多喝粥,多吃富含vc的柚子、西红柿,对抗秋燥。
马上进入仲秋,很多地方开始流行贴秋膘。加上秋季食物供应充沛,很多人一不小心就容易吃多。为迎接冬季的到来,人体内还会储存御寒的脂肪。因此,热量的摄取大于散发,稍不小心,体重就增加。秋季人的脾胃最是虚弱,最易造成消化不良。所以,秋季进补要适度,以粥品温补为益,切忌暴饮暴食。
中医讲:寒从脚起。白露时节,气温渐渐降低,地面寒气加重。人的脚最容易受到寒气侵袭。晚上的时候,注意用温水泡脚,温补肾阳。肾开窍于耳,在泡脚的同时,可以把耳朵搓热,来补养肾气。泡脚以15分钟为宜,贵在坚持。可以有效缓解,冬天四肢怕冷,乏力的情况。
白露时节,人身体的各项生理功能都有所减弱。所以要适当运动,增加心肺功能,增加身体的抗寒能力。年轻人可以跑步、打球、登山,老年人可以散步、太极、慢跑。以适度出汗而不疲倦为主,这样有助于机体内气血调畅。锻炼身体之后,可以深呼吸,闭目养神,调节心肺气血,保持身心健康。
3.防止过敏
秋季是过敏的高发季节,伴随着空气干燥,紫外线增强,人的皮肤呼吸道都容易产生过敏现象。其中以过敏性鼻炎、皮炎、哮喘为主。
日常饮食方面,要注意营养平衡,可多吃一些牛奶、淡水鱼、豆制品及新鲜蔬菜、水果,以增强皮肤抵抗力。避免吃咸水鱼、虾、蟹等易引起过敏的食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