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冬季节,人体气血趋向于里,阳气闭藏,不似春夏季气血走表、阳气易于发泄。
所以在秋冬季,是调补阴阳气血、畅通经络的大好时机。
此时气候由炎热向凉爽过渡,但是秋虎蛮横,让炎热回烧,高温之下人体仍然出汗较多。
温燥气候易伤阴津,容易出现头发枯燥、皮肤紧绷、眼睛干涩、口唇及鼻咽黏膜干燥、大便干结难解等问题,此皆肺主皮毛、燥气伤肺之象。
因此,秋季经络养生应以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为主。
秋季不但肺气旺,也是肺脏最易被侵犯的时节,使肺气旺而不受外邪之侵,是秋季养生的基本方法。
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拍打按摩以下这些穴位,达到养肺防燥的目的。
位置:人体前正中线,嘴唇下凹处。
功效:不仅可以预防秋燥,而且长期坚持,可使老人面色红润。
方法:以食指用力压揉,即可感觉口腔内唾液的分泌量会增加,可以作为长期保健的方法随时应用。
位置:人体的前正中线,胸骨上窝中央,属于任脉的穴位。
功效:按摩此穴可有效预防和缓解肺部疾病,例如咳嗽、哮喘等。
方法:每天用手指揉按,随时可以操作,每次2~3分钟。
位置:第1掌骨中点桡侧,赤白肉际处,是手太阴肺经的荥穴。
功效:按摩此穴可缓解咳嗽、咽干、咽喉肿痛、口干舌燥等;并对因过度使用电子产品造成的“鼠标指”有很好的治疗作用。
方法:两侧鱼际每天不拘时地掐揉3分钟左右即可。
位置: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,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。
功效:有很好的清热作用。
方法:每天按揉两侧穴位5分钟即可,需要每天坚持按揉。
位置: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.5寸,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。
功效:具有清热散风、祛燥润肺、宣通鼻窍的作用。
方法:两手中指或食指指肚,顺时针、逆时针各揉搓50次,以迎香穴发酸、发胀、发热为度。
中医五行理论中,肺属金,脾胃属土,中医治疗肺脏疾病有“培土生金”的方法。
要解决肺部问题就应该先补益它的“母脏”脾胃,所以秋季穴位养生要注意照顾脾胃,养肺要先增强脾胃的功能。
位置:足三里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要穴,位于小腿的外侧,膝盖骨斜下方。
功效:有健脾和胃、补中益气的作用。
方法:每日按揉50-100次,以有酸胀感为宜。
位置:位于腹中线上、脐上4寸,即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中点,是胃的经气汇集之处,任何原因引起的脾胃虚弱、运化失调,均可取中脘为主进行治疗。
功效:可健脾和胃、消食和中。
方法:用掌根按揉,每日一次,每次100-300次。
位置:太白穴是调理脾功能的主要穴位,该穴位于第一跖趾关节后缘、赤白肉交界处。
功效:有健脾益胃的功效。
方法:每日按揉100-300次,以有酸胀感为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