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水,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个节气。雨水和谷雨、小满、小雪、大雪等节气一样,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,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。
此时,气温回升、冰雪融化、降水增多,故取名为雨水.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云:“正月中,天一生水,春始属木,然生木者必水也,故立春后继之雨水。且东风既解冻,则散而为雨矣。”
意思是说,雨水节气前后,万物开始萌动,春天就要到了。
雨水三候
古代劳动人民将雨水节气分为三候,代表着不同的气候特点,也反映出生活和劳动的习惯。
一候:獭祭鱼
此节气,水獭开始捕鱼了,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。
二候:鸿雁来
五天过后,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。
三候:草木萌动
再过五天,在“润物细无声”的春雨中,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。从此,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。
雨水习俗
1
雨水节气到来,代表着大部分地区严寒多雪的冬季已经过去,降雨开始并逐渐增多,对农业生产产生重要影响。
农谚说:“雨水有雨庄稼好,大春小春一片宝。”
雨水节气在南方,被称为“可耕之候”,春耕、春灌、播种、育苗、施肥、防冻、嫁接果木等农事活动便陆续展开了。
2
忙农事
回娘家
在民间有这样一个传统,到了雨水时节,出嫁的女儿要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。
生育了孩子的妇女,需带上罐罐肉(用砂锅炖了猪脚和雪山大豆、海带,再用红纸、红绳封了罐口)、椅子等礼物,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。
久不怀孕的妇女,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,穿到贴身处,据说,这样可以尽快怀孕。
3
撞拜寄
在川西民间,雨水节气这天,早晨天刚亮,雾蒙蒙的大路边就有一些年轻妇女,牵着幼小的孩子,在等待第一个从面前经过的行人。
一旦有人经过,也不管是男是女,是老是少,拦住对方,就把儿子或女儿按捺在地,磕头拜寄,给对方做干儿子或干女儿。
这在川西民间称为“撞拜寄”,即事先没有预定的目标,撞着谁就是谁。
“撞拜寄”的目的,则是为了让儿女顺利、健康的成长。
雨水养生
雨水节气,是东风解冻,散而为雨。此时是北上的东南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寒潮搏击的时候,所以多地会出现冷暖交替、阴晴不定的天气。
那么,在乍暖还寒的时节,我们应该注意什么?如何养生呢?
01
春捂防寒
雨水之后,空气中水分增加,导致气温不仅低,而且寒中有湿。这种湿寒的气候对人体内脏和关节有一定的影响。大家不要过早减去外衣,应多捂一段时间,以缓慢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,适应新的气候条件。
同时,在初春乍暖还寒的时节,更要将保暖的重心放在下肢。与其上身穿厚厚的大衣、羽绒服,下身的衣裤鞋袜却过于单薄,不如加强腿和脚的保暖,腿脚的保暖工作做好了,更能防寒抗冻。
02
护脾
中医认为,春季肝气旺盛,肝木易克脾土。故春季养生不当容易损伤脾脏,从而导致脾胃功能的下降。在雨水节气之后,随着降雨增多,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。同时湿邪留恋,难以去除,故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。
护脾祛湿推荐芡实莲子薏苡汤,用排骨500克,芡实30克,莲子20克,薏苡仁30克,陈皮5克,姜1块,共同入锅煲汤即可。芡实和莲子有健脾益肾的作用,薏苡仁健脾祛湿,陈皮能够醒脾行气开胃。
03
养阳强免疫
阳气是生命之本,是人体的一个免疫力体制,“阳气”越充足,人体越强壮,阳气不足,人免疫力低下,抵抗疾病的能力也会变差。所以阳气生发起来,人就有很好的身体保护能力。生发阳气,可以多做以下几件事:
1. 多晒太阳
雨水节气阴雨较多,难得出太阳的时候要抓住机会多晒晒,尤其是晒后背。后背的督脉就好比是人体的“发电厂”。太阳晒在督脉上,就能给你的“发电厂”补充能量。
如果条件允许,建议就在家里阳台上晒就好;如果要外出晒太阳,一定要佩戴口罩,到空旷的地方去,不要与他人聚集,大概晒1小时即可。
2. 吃助阳生发的食物
比如韭菜、葱、蒜等。韭菜性味甘辛温,具有温肾助阳、益肝健脾、行气止痛、止汗固涩等功效,春季多吃韭菜正合适。日常的菜肴也可以多用葱、姜、蒜等调味,也有助于提振阳气。
3. 保持正面思维
医学研究证明,很多疾病与各种不良精神因素的刺激有关,它影响机体生化代谢,使免疫功能降低。而注意心理上的平衡调节,保持正面积极的心态,亦能改善免疫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