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期综合征,又叫“节后综合征”,是指节假日之后出现的各种生理或心理表现,例如在节后的几天里感觉厌倦,提不起精神,上班和学习效率低,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、神经衰弱等。
国庆节假日期间,很多人已经把熬夜变成常态,还有的人,在节假日后期需要奔波赶回工作城市,生物钟完全被打乱,这时往往就会睡眠不足。
睡眠不足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,抗病和康复的能力低下,容易感冒,并加重其他疾病或诱发原有疾病的发作,如心血管、脑血管、高血压等疾病。
所以,节后首先要及时调整作息时间,定好闹钟,早睡早起。最好就按照原来正常的上班节奏来安排作息。
中医认为人体经络循行有其气血旺盛的时间点,如:晚上11点到凌晨3点是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的经络气血运行恢复的时间节点,此时要保证充分的休息;早晨5点到7点是手阳明大肠经的气血循行旺盛的时间点,这个时间点排便有利于肠道功能正常运行。
如果实在难以入睡,可以睡前洗一个热水澡,喝一杯热牛奶,或者用热水泡泡脚,睡前听听音乐。晚上最好提前2小时躺在床上,最重要的是不在床上玩手机。
国庆小长假,大家和亲朋好友的聚会多起来,每天都大鱼大肉,“秋膘”长不停。
不想“秋膘”一直长,建议节后饮食可以适当减少肉类的摄入,多吃谷类食物和绿色蔬菜,尤其是深颜色蔬菜,这类蔬菜富含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。
不过,节后饮食调整应遵循多样性原则,单一食物的营养肯定是不全面的。“只吃素食有利于健康”的说法是不科学的。因为如果吃得过于清淡,会造成微量营养素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不足。
另外,还应该多吃水果,保证每天摄入200-350克新鲜水果。值得注意的是,果汁不能代替鲜果。
秋天干燥,还需注意补水防秋燥,小米南瓜粥、百合莲子粥、番茄鸡蛋汤、红枣山药汤都是不错的选择。餐桌上还可以添加菌菇类和豆制品,做到营养全面。
除了调整饮食架构,节后恢复运动也非常必要。节后恢复运动,不仅可以消除疲劳、恢复精力,同时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,提高免疫力。另外,运动还可缓解抑郁和紧张情绪,对适应忙碌的工作大有帮助。
此时可以进行一些活动量相对大一点的运动,比如快跑、游泳、球类等,以帮助身体消耗一些能量,重获元气。
如果不想外出,在家也可以做扫除、收纳等工作,增加运动量。当然,注意室内通风,娱乐运动切不可通宵达旦。